明嘉靖庚申《如皋县志》载:“以丁堰为喉舌,摩诃山为屏蔽,黄桥其出入之衔,海安其控扼之所。”
明万历[1368-1644]-呂克孝纂修-《如皋县志》:
……大江络其前,滨海奠其左,西北受运河之委实,倚海安为咽喉,东南接白蒲之冲尤(点在横下)藉掘港为扃锁。旧志以丁堰为喉舌,摩诃山为屏蔽,黄桥其出入之冲,海安其控扼之所。续志东联沧海,势压岛夷,南控大江,气吞吴会,挹摩诃之秀丽,拱淮泗之逶迤。
摩诃山:一名虾蟆山,旧志故迤岸距石庄二十里,自永乐以来,日益漱啮,今去岸五十里而遥。点青黛浮青入望缥缈,相传山多异蛇,有僧过之,蛇为分道行,因建大圣院其上,实县之南境也。吕克孝诗:“涛捲玉龙凌赤岸,两分岚翠点青螺”。
清康熙癸亥《如皋县志》载:“东联仓海,势压岛夷;南控大江,气吞吴会。挹摩诃之秀丽,拱淮泗之透迤,形势所在,今昔未殊。”
清乾隆《如皋县志》载:“邑之疆索赢于汉,缩于唐,画一于明,四至八到,固淮海名区也。白蒲以西,车马湖以东,波臣载吐载啮,昔人表摩诃山以正南界,而丰利、掘港、马塘三场则东境之环卫也。西鄙延陵,北鄙发扬。肇域最久,觉昔贤风期去人未远焉。”
清嘉慶13年[1808]-杨受廷 左元镇-如皋縣誌载:
摩诃山:一名段山,上有大圣殿。一统志在如皋境,旧志云初连北岸,距石庄二十里,永乐以来田没入江,民输坍租甚苦,嘉靖间知县黎尧勋奏准均派。今江又日加漱啮,去岸六十里。山下沙洲为江阴靖江二县百姓占垦,已连苏州之常熟,反与如皋隔绝,实则县之南境也。吕克孝诗“涛捲玉龙凌赤岸,两分岚翠点青螺”
竹排岭:在摩诃山南二十里,石氏先世皆葬岭下,顾氏分谱载:“竹排岭为皋境,今山为波涛漱啮,青畦化为白浪,浮水一屿,已距厓六十里矣”
清道光20年[1840]-张延恩-《江阴县志》:段山在县东北七十里大江中,与杨舍堡相望,傍山沙渚曰段山沙。
清光緒4年[1878]-卢思诚-江阴县志:段山在县东北七十里大江中,与杨舍堡相望,傍山沙渚曰段山沙。
民國10年[1921]-陈思-《江陰縣續志》:段山在县东北六十里(小引:前志作七十里),高八十余尺,占地五十余亩,傍山沙地今渐坍塌。
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,如有侵权,可 联系站长 作删除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