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长江入海口地形变迁:历史的见证与探索
长江,中国的母亲河,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江河。从青藏高原的冰川出发,她蜿蜒东流,途径无数城市和乡村,最终在东海融入了海洋。长江的入海口,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,见证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变迁。在春秋时期,长江口并非如今日之模样。当时的长江入海口位于扬州、镇江一带,江面宽阔,水势浩渺。随着中上游地区人口的增加和过度开发,长江携带的泥沙大量增加,使得长江口不断向外推移,开始了三角洲的形成过程。长江口的变迁并非一帆风顺。历史上,长江口北岸的沙嘴不断向外延伸,形成了一系列沙洲,如扶海洲、长洲泽、...
作者:admin 日期:1年前 分类:江海探源 727 -
江海平原乡风邑俗之斋孤
农历七月,俗称地藏月、孝亲报恩月、佛门最殊胜月!佛教称七月十五为盂兰盆节(道教为中元节)。相传,农历七月是鬼月,初一是“开鬼门”的日子。这天,从地府出来的游魂野鬼足足饿了一年,都急不可耐地来到人间,希望可以大吃大喝一番。有子嗣祭祀的鬼魂会回家接受香火供养,无主孤魂就到处游荡,徘徊于任何人迹可至的地方找东西吃。鬼门关开放后,人们传统上会在家门或街上进行隆重的祭鬼仪式。所以,农历七月,人们纷纷举行设食祭祀、诵经作法等普渡、施孤活动,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,防止它们为祸人间,又或祈求鬼...
作者:admin 日期:1年前 分类:乡风邑俗 625 -
摩诃山 古籍所载 摘录
明嘉靖庚申《如皋县志》载:“以丁堰为喉舌,摩诃山为屏蔽,黄桥其出入之衔,海安其控扼之所。”明万历[1368-1644]-呂克孝纂修-《如皋县志》:……大江络其前,滨海奠其左,西北受运河之委实,倚海安为咽喉,东南接白蒲之冲尤(点在横下)藉掘港为扃锁。旧志以丁堰为喉舌,摩诃山为屏蔽,黄桥其出入之冲,海安其控扼之所。续志东联沧海,势压岛夷,南控大江,气吞吴会,挹摩诃之秀丽,拱淮泗之逶迤。摩诃山:一名虾蟆山,旧志故迤岸距石庄二十里,自永乐以来,日益漱啮,今去岸五十里而遥。点青黛浮青入...
作者:admin 日期:1年前 分类:江海探源 540 -
摩诃山 从江北“跑”到江南
南通地区目前长江边有狼山、军山等五座小山,但历史上并非如此。摩诃山就是南通古城如皋历史上唯一的石头山。翻开各种和如皋有关的史册典籍,能找到不少关于此山的记载。摩诃山,又名磨河山、蛤蟆山、段山。北宋《太平寰宇记》载:“宋初,如皋县境在摩诃山南。”这是目前可以见到的关于摩诃山的最早记载,明确表明了摩诃山最初位于长江北岸,是古如皋城的南境。南宋后,因为长江改道,如皋南境受降水侵蚀加剧,摩诃山竟坍入江中,成为江中孤岛,“点黛浮青,入望缥缈”。南宋祝穆《方舆胜览》载,当时摩诃山已“在扬...
作者:admin 日期:1年前 分类:江海探源 831 -
长江入海口演变和发展趋势
春秋之后由于中上游人口迅速增加,流域开垦越来越强烈,导致长江携带的泥沙大幅增加,长江口不断向外推移,三角洲预计加快,现代三角洲的绝大部分面积是这段时间形成的。春秋时期的长江入海口,经过今扬州、镇江后江面骤然开阔,呈喇叭形,如此流速放缓,其基本的步骤是自西向东逐个合并沙洲。(图一:历年长江口海岸线变化图)扶海洲原是海中隐沙,在春秋战国时发展为大块卵状沙洲。“秦汉时州东百里有长洲泽,又东有扶海洲”,说的是秦汉时的扶海洲在泰州以东百余里的长洲泽的东部。长洲泽在今如皋以东附近,是当时...
作者:admin 日期:1年前 分类:江海探源 877 -
崇明成岛与长江口历史演变图示
滚滚长江,携带泥沙,以每年近万亿立方的径流量入海,促成了江口边滩的涨淤和沙洲的发育。自唐武德年间开始,一千四百年来,崇明由涨坍不定的众多小沙洲逐渐汇集成最大的河口冲积岛。江口北嘴变化多端,南嘴稳健东移,长江口的演变呈现出云诡波谲变幻莫测的历史图卷。张修桂《崇明岛形成的历史过程》认为:长江河口沙洲的发育,主要决定于科氏力所影响的涨、落潮流流路的分歧。在涨落潮流间的缓流区,水流夹带泥沙得以沉积,从暗沙渐成沙洲。从隋唐至明清的一千多年间,长江河口就出现五次沙洲并向北岸的自然过程。正...
作者:admin 日期:1年前 分类:江海探源 698 -
长江口变化历程及九段沙
在长江与东海交汇处,有一片原生态自然湿地—九段沙,被誉为上海“最后的处女地”。2023年卫星图上的九段沙(来源:MAP WORLD天地图)。说九段沙的形成,得先说说长江三角洲河口沙洲形成的历史:距今7000年前,长江三角洲南岸在潮流和波浪的共同作用下,自今江苏常熟福山起,以南南东方向形成数条近于平行的密集贝壳沙带,至今上海南部漕泾、柘林一带,且一直延伸至现杭州湾中,称为冈身。长江南岸在近4000年中基本停留在冈身一带,仅向前4~10公里。而长江北岸约在扬州、泰兴一线,沙嘴前端...
作者:admin 日期:1年前 分类:江海探源 527